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反映农村党员干部问题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进一步细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频发多发趋势,主要集中在涉农资金上,如危房改造、生态公益林补偿、农田保护补偿、扶贫款项及物质发放等等。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主要原因
(一)法纪意识淡薄,态度不正。有的农村党员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意识不高,律己不严。村干部职位不高,但是很多农村工作涉及到惠农政策的实施,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利益。部分村干部存在“拿点用点没什么”的法盲心理,“咋会那么巧抓住我”的侥幸心理,“大家都动我也动”的仿效心理,“付出最多应该拿点”的补偿心理。片面地认为自己“官”小,经手的钱都是小钱,吃点、贪点算不了什么,不曾意识到自己经手的都是惠农资金,是群众的保命钱,是碰不得的“高压线”。正因为法纪意识淡薄,才会导致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却不自知。
(二)镇村监管不力,权力失控。一是镇级监督缺位。镇政府在工作上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报告,不深入实际,对提供的数据没有进行必要的核实,对部分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监督不到位,导致监督缺位的形成。二是村级监督形同虚设。部分村的村支书、主任往往由一人兼任,村干部独揽大权,村民会议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三)村务公开不畅,政策不明。有些地方村级管理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够。一是村务公开不积极、不全面。群众无法了解村务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对涉农的政策和文件理解不明,特别是涉及惠农政策,部分村干部没有及时向村民传达文件精神,致使村民理解和实际有偏差,产生误解,导致村民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问题反映不断增多。
(四)执纪力度不够,心存侥幸。部分乡镇干部降低纪律要求,反腐败压力传导不力,存在“上面九级风,下面纹丝不动”的情况。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惩治和预防违纪违法工作仍处于零散状态,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因感受不到纪律监察的压力而心存侥幸。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主要对策
农村党员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就发生在人民群众眼前,其影响力及负面效应非常强,如果信访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信访量持续维持在高位,会严重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形象。要解决农村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纪律教育,强化法纪意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之所以易发多发,原因在于不少农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纪律教育学习,缺乏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因此,要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层次和工作实际,灵活采取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教育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充分运用典型案例,有计划地开展警示教育,培养造就一批党性强、守纪律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以预防和减少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村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权力管理,增加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首先,加强镇级监督。镇政府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应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工作成效,对群众举报的村干部违纪违法线索认真核实,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其次,完善村级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村务监督,配合支部书记和主任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克服对权力制约的软弱无力,避免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并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对举报线索要及时分流、处理,从而激发群众监督村务工作的热情。
(三)优化村务公开,建设阳光村务。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间隔、检查考评方法、责任追究等作出详细规定,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在村民活动比较集中、位置比较明显、村民阅看比较方便的地方设立固定公开栏,公开事项要包括“计生”、“救济”、“低保”、“优抚”、“扶贫”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要创新村务公开形式,不断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推进“阳光村务建设”,保障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
(四)加大查办力度,震慑违纪行为。坚决查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突出查办重点。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对基层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传导纪检监察压力。通过查办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件,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镇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集中培训、抽调参与办案、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纪律审查业务培训,使纪检监察干部人人想办案、能办案、办铁案。以基层反腐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