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某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4-10-21 12:21:50
关于某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本文共16561字]

xx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xx年国发3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就业不充分和城镇就业矛盾突出的现状,坚持城乡统筹就业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出路。

一、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城乡就业工作,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完善就业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同时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放手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了全县城乡就业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判断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项工作,保持了我县就业形势稳定。截止xx年底,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3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3%;城镇新增就业2.8万多人,下岗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今年,我县新增就业67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2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23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14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2亿元。“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县把做好统筹城乡就业作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解决就业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城乡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二是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将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相关部门,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特别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城镇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每年初,县里把全县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到28个乡镇、街道和15个县级部门,出台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城乡就业工作的考核办法,将城乡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县各乡镇、部门年度工作政绩目标考核范围,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工作态势。

(二)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

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我县现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家,有教职工440人。培训工种主要以电焊工、车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工等为主。近年来,我县围绕促进城镇就业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培训制度,并结合实际,开展对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的创业培训,促进了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560人,创业培训250人。今年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采取“政策、师资、设备”进乡镇、村社的培训模式,使2300名学员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培训服务。

(三)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和乡镇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一是实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岗位、政策援助、社会保障服务和更新观念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活动,成功介绍1676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9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2243名下岗职工到金龙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二是积极创新,构筑“用工地、本地政府、农村”三方就业服务体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劳务管理服务站和流动党总支,在广东东莞等农民工集中地聘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当地人或本地务工、创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提供用工信息,实现供求对接。同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作用,加大与劳务基地用工企业联系,组织专项培训与劳务输出。三是今年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服务空间。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行,统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据统计,全年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发布用工信息480条,办理用工登记17500人次、求职登记14000人次,开展职业指导16000人次,通过该平台顺利实现就业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是建立“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消除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我县已成功创建44个充分就业社区,占社区总数的比重达到 77%。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双零家庭”的就业援助,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现“三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消除,建立“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全县首批367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和 4117 户农村“零转移家庭”全部消除,并实现动态消零目标。二是大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通过提高就业补贴标准、保留部分专项社会救助、对拒绝培训和就业的实行分次核减低保金等措施,增强政策吸引力,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全县投入45万元促进620 人次低保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扩大就业。8917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享受税费减免165.5万元,519人办理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322万元,179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行政性收费减免89.3万元,164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费减免89.2万元。特别是加大了社保补贴落实 ……此处隐藏12420个字……我县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就业观念陈旧

据调查,我县一些青年就业期望过高,认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读书人就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在家。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位南昌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2014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据他所言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对待就业择业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观念,

总想着能端上铁饭碗,一劳永逸。因此在择业上首选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例如,2014年某县乡镇公务员招考比更是达到了1100:17的超高纪录。对于一些社会比较急需的就业岗位,例如一些临时性、季节性、脏苦累等工作,则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毕业青年所选择。

(二)职业技能短缺

某县近两年工业园引进不少工业企业,为我县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业用工上,本县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青年却不多,出现了高要求,低素质,高学历、低水平的尴尬。在企业用工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青年工人欠缺什么时,企业主回答技能短缺占被调查人数的58%。还有某县银星造船厂和百氏腾育种有限公司等企业,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级技术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校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为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共同导致了企业技工岗位空缺,青年劳动力大量闲置,无法就业。

(三)就业信息不畅

对本县就业的50名青年询问“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什么”时,回答依靠父母朋友帮助就业的占50%,自己到用人单位应聘的占30%,通过上网等其它方式的占20%,回答通过人才市场的为0!

就某县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尚无一家正式的民间职业中介机构。县内一些小型企业、单位需求人才就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亲友介绍形式进行,因此社会知晓面窄。而县外的人才需求信息更是难以传达。另外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的用工则多数在省市一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在互联网上发布用工信息,致使许多外地劳动力进入我县就业市场,导致了本县劳动力不知本县就业信息,劳动力闲置,外地劳动力抢占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狭窄

我县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县,经济不发达,就业岗位相对短缺。虽然近年来,温泉的开发,扩展了就业市场,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县青年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县工业企业不发达,缺乏能够大规模容纳劳动力的大型企业。部分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种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而要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职门槛较高,同时部门单位招录考试条件奇高,使得一些有业务专长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五、思考与建议

(一)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

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我县青年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青年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克服依赖心理,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劳动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业。比如大中专毕业生不是以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只要学有所用,能充分发挥特长就能成就事业。引导青年树立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这样,就业的路子就能够越走越宽广。

(二)建设就业信息平台

我县是九江各县市区中唯一一个没就业信息平台的县,这也是阻碍我县青年

就业的瓶颈。建设就业信息平台,首先应该初步建立劳动力市场,使大量用工信息得以发布,同时也为青年提供了大量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其次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劳动力和就业情况进行登记,一是便于本县就业安置,二是可以大量获取县外用工信息。再次要相关部门加强与大型工矿企业和大型酒店餐饮业加强沟通,及时获取流动的用工信息,使劳动力流动不出现断档。

(三)加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在走访行政、事业、企业各10家单位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10家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就有超过半数的单位反应青工劳动技能短缺。所以政府应帮助需要就业的青年群体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这就要求:一是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投入必要的师资力量与之共同经营,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培训基地。二是加强与相关企业,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大中型企业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参与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改变以往僵化的培训模式,让学有所成的青年技工提前上岗,形成互赢的激励机制。三是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联系,在一些高精尖等高新技术培训领域,可以委托上级主管部门及市甚至省级职业技能学校帮助完成。

(四)保障青年就业机会

2014年都昌县在网上公布了265名教师资格考试招考公告。这里都昌县附加了一个条件:要求都昌县本地户口!正是这个限制,该县摒除外来竞争,为本县扎扎实实地解决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庐山区教师招考也紧随其后,将其它县市区人员拒之门外。而在我县,2014年招录除公安系统外的15名公务员,只有3名本县人,2014年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2014年招录的17名乡镇公务员中仅有一人是某本地人。所以政府及部门在招聘招考中,除了公开公正,阳光运作,杜绝暗箱操作,同时也应该仿效都昌、庐山区,附加一些保障本地青年就业机会的条件,切实缓解本县青年就业压力。如:本县各事业单位招聘、招考尽量不走公务员招考的途径,而选择本县范围内招考,并附加限某县本地户口的条件。

(五)积极扩展就业市场

对就业而言,解决的根本之道最终还是在于就业市场的扩展。如何扩展就业市场我认为:一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象银星造船厂这样的大型工业企业,同时壮大工业产业,不断实现分工细化,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继续做强旅游产业。我县旅游业这几年的发展带来旅游从业人员的剧增,2014年我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仅为300-400人,而至2014年年底,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4800余人。这其中青年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83%。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我县旅游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引导青年自主创业,鼓励青年创办小型企业和其他各种经营形式的经济组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四是降低部分事业单位准入门槛,支持一些出现人才断层的事业单位实行开放性聘用,让许多有业务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业可就。在2014年我县水利部门的公务员招考中,因为对专业和学历要求较高,导致招考计划落空。与之相反的是县教育部门招聘教师,由于准入条件放低,报考人数每年都在攀升。据统计,2014年报考我县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人数为79人,2014年97人,至2014年猛增至230余人。

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某县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川某县震后水质情况调查

某县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县铸造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县铁矿企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本文共1656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