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工作汇报
第一部分: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康庄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一年。2012年,在县文委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康庄镇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坚持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探索和研究镇域文化活动特色,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全年完成各类文化演出100余场;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提高地区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回顾2012年,康庄镇文化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文化工作更具保障力
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康庄镇开展文化工作的动力源泉和坚强后盾。一年来,县、镇有关领导对康庄镇的文化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县政协副主席赵志萍、县文委主任刘永强多次亲临镇文体中心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康庄镇文体中心建设;县文委主任、各位副主任、县文化馆及各业务科室多次深入康庄镇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在歌曲大赛、舞蹈大赛、农民欢乐节、文艺中专班汇演等活动中均得到了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镇党委扩大会多次研究讨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诸多工作。不断加大文化投入,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努力贴近实际,群众文化更具生命力
贴近实际是文化工作的根源所在。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中,康庄镇始终秉承文化“三贴近”原则,努力实现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一是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蕴含浓郁乡土气息农村文化,更容易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认可,更会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一年来,康庄文化活动紧紧扎根农村生活实际,以广大农村群众为主体,以群众身边典型的人和事为素材,充分利用各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数字影厅等文化阵地,开展了原汁原味的农村文化活动。太平庄、马营、许家营、屯军营、大营、刁千营等10多个村均组织本村群众开展了村级春节晚会、庆“三八”节晚会、农民才节展示等文化活动。广大群众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创造出了情景剧《老两口夸农村新变化》、小品《浪子回头金不换》、三句半《科技文化下乡好》、评剧《小拜年》等一批为群众所喜爱的节目,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群众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是贴近时代需求,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文化在实际生活中诞生,在时代需求中发展。弘扬“北京精神”、“喜迎十八大”是2012年最大的时代需求,也是康庄镇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康庄镇围绕弘扬北京精神、迎接十八大召开的主题,举办了首届农民欢乐节。在农民欢乐节举办期间,康庄镇组织了全镇农民才艺展示大赛、全镇手工艺术作品大赛。全镇31个村的近百名群众自编自演了小品、歌舞、快板、三句半等60多个节目, 200余名妇女亲手制作了300余件手工艺品。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和宣传了北京精神、迎接“十八大”召开、新农村建设、幸福家庭建设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有效整合资源,文化工作更具凝聚力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康庄镇采取“大型活动统一办,小型活动分散办,专业业余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与各科室联办、与各村群众联手的办法,保证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2012年,镇文化站与镇机关各科室联合,组织了春节团拜会;与大学生村官联合,组织了大学生村官联欢会;与镇计生办联合,举办了“人口文化作品展”大型文艺演出;与驻康部队联手,在北京防空导弹部队出征前,乡民同乐艺术团进行了慰问演出。协助司法所进行普法汇演,我中心的《三句半》节目获得好评。充分发挥各村文化组织员的主体作用,以各村为单位,发动群众参与健身操、广场舞、秧歌、合唱等文化活动,形成了群众文化遍地开花的局面。
以“文化下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团的带动作用,提升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档次。2012年,我镇文艺演出团体在我镇及大榆树、张山营、八达岭等乡镇进行文艺慰问演出30场次。完成8个专业演出团体30场次的文艺演出、 7个非专业演出团体44场次的文艺演出接待工作。完成电影放映2030场。完成夏日文化广场演出3场。通过文化下乡活动,带动了地区群众自娱自乐,增加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扩大了社会影响面。
四、尝试挖掘特色,群众文化更具感染力
为打造康庄镇文化品牌,我们在31个村进行了深入走访、系统调研,摸清了康庄镇民间文化的分布情况,并通过举办农民欢乐节、农民才艺展示等活动,为民间艺术展示搭建平台,从中发掘、整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节目。如:大营村满族宫廷舞、满族高跷,西红寺村舞狮表演,屯军营等村的地方戏曲表演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特色节目的整理、发现和展示,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血肉骨骼,使其更具感染力。2012年,镇政府重点投资打造了60人规模的满族高跷队,并在元宵节、端午文化节等全县文化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锻炼了队伍,也使这种民族文化为更多群众所熟悉了解。
五、加强队伍建设,文化队伍更具号召力
基层文艺骨干和文化工作者是基层文化工作的支撑,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康庄镇从加强基层文艺队伍的培训入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镇文艺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100人次。
一是系统培训提素质。举办了首期文艺中专班,开设了葫芦丝、电子琴培训班,开展了电影放映、舞蹈、合唱的培训活动,提高了组织员的业务素质。
二是搭建平台展才艺。通过举办农民欢乐节、文艺中专班汇演活动,为全镇31个村的文化组织员搭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在活动当中,学员们表演了民族舞、小品、双簧、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节目内容从村民的生活实际挖掘素材,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不仅繁荣了农村文艺事业,也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了贡献。
三是完善制度促规范。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制定村级组织员管理考核制度,将日常管理与定期检查结合起来,将村委会考核与镇文化站考核相结合,促进了文化组织员管理的规范化。
经过一年来的培养锻炼,各村文化组织员达到了“会组织、会指挥、会唱歌、会电脑”的能力要求。也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在第二届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第四届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决赛和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我镇的文化组织员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活动,展示了康庄地区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延庆县第四届“次仲杯”风筝大赛,取得1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端午节龙舟大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在农村歌手大赛中,获得了第二名。在第五届群众合唱节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广场舞蹈大赛中,我镇精心排练的《炫舞民风》舞蹈获得了评委的好评。
六、加强文化资源和文物管理,文化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文化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我镇建立农村文化资源管理新机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严谨的工作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大院管理制定、益民书屋管理制度和数字影厅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村级文化工作 考核。积极做好村级益民书屋管理和电影放映方面的业务辅导,充分发挥村级文化资源在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坚决取缔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经营行为,规范文化经营秩序,努力为群众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文化市场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加强依法保护文物的力度,扎实抓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坚持定期对榆林古驿站,马营村的土城,大营村的烽火台,东红寺的老王庙和古戏楼,榆林堡村、刁千户营村的地下汉墓群进行检查维护,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排除。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康庄镇的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十二五”时期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相比,康镇地区的文化工作还有很多差距。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村文化工作比较薄弱。文化阵地活动形式单调,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低、发展慢,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文化活动规模小、档次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档为doc格式